課程特色

高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期望學生透過研習本國歷史,認識和關心國家民族的過去與現在,並展望未來的發展路向。學生研習前人累積的生活經驗時,既可 反思歷史的各種意義,又可加強個人的思辨能力,從中理解今天發生的事情正是昨天諸事的延伸與遞進,進而掌握世局變遷的趨勢,探索國家未來的發 展路向。 

綜合、分析、歸納、比較、評價等都是歷史研習的常用方法,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本科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透過探究式的學習策略,對歷史資 料進行分析批判,辨訛剔偽,培養他們研習、解難、明辨性思考等各種共通能力。在此基 礎上,學生可以進行知識遷移,運用歷史思維對社會現象及世 界當前的問題進行獨立的分析和判斷,從而培養學生「學會學 習」的能力。 學生具備這些共通能力,更能切合社會對未來人才的期望 。

本校中國歷史科課程參與美國哈佛大學零點計劃(Project Zero),在專家支援下,推動教學創新,設計全新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思維常規,提升學生思維;另外為配合2019年頒佈之《 中國歷史科 ( 中一至中三 ) 中學課程綱要》,本校參與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舉辦之初中中國歷史科試教學校支援計劃學習圈,凡此種種,皆為集思廣益,期望透過合適方法,促進新課程的施行,從而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多元活動

為全校同學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學校和救恩堂文物展,目的在提高同學對學校和救恩堂的歷史和文化的興趣及認識。歷史學會幹事亦會製作不同類型的展版,紀念重大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喚醒同學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認識,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組織歷史學會

參加香港歷史文化
專題研習比賽

為提高年青人對本地歷史文化的興趣,鼓勵中學生走出課室,主動學習,並通過考察及研究活動,認識香港市民與本地歷史發展及社會變遷的關係,從而啟迪他們對香港歷史文化的認知,本校每年都會組織同學參加專題研習比賽,並屢獲佳績。

為了讓同學更真切地認識歷史,同時配合科技發展趨勢,本校結連昔珍薈舍,學習有關文物的知識,同時在當中學習360拍攝的技巧,豐富了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

360文物拍攝計劃

舉辦本地考察活動

本科亦積極安排同學參觀由本地博物館所舉辦不同類型的專題展覽,藉以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例如:為了讓選修「香港歷史與文化承傳(1)」課程的中一同學更了解新界傳統歷史建築的特色和價值,學校特意安排同學到屏山文物徑考察,培養學生愛護和欣賞歷史的古蹟和文物。

本科曾安排同學分別到北京、廣州、澳門、台灣、寧夏、河南等地方進行歷史文化交流,透過實地考察,藉以認識中國的歷史建築、文物和傳統文化的特色,建立民族認同感,從而提升同學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

舉辦國內歷史文化
交流團

信望愛慈善基金
中國歷史學科獎

本校蒙信望愛慈善基金贊助,為本校修讀中國歷史科,且具備良好品格及優秀學術能力的學生頒發獎學金,以推動學子持續敦品勵學,立己立人。

本校獲教育局頒發「傳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以肯定本校在推廣中國歷史文化與教育方面的工作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視角得以開闊。

傳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

學習成果

在完成本課程後,學生預期能夠: 

  1. 了解 中國歷代治亂的沿革,掌握各個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與發展趨勢,明辨社會形態的轉變關鍵,並通過理解箇中的因果關係,察知歷史 延續與演變的規律,在比較史事異同的同時,建立清晰的時、空概念 ;
  2. 認識重要的歷史事 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 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並藉代入歷史 的時、空之中,以培育個人的歷史意識; 
  3. 掌握探究歷史的方法、識別史料的真偽及懂得使用歷史圖表等技能, 具備搜集歷史資料的能力與明辨性思考,善於進行獨立思考,深入探 討問題,並能辨識資料的真確性及可信程度 ; 
  4.  掌握理解、分析歷史資料及闡述歷史問題的能力,並能運用歷史資料及有關論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建構歷史知識與概 念;
  5. 轉移與內化知識,通過擴闊歷史視野,認識理解現實問題,思索人生的價值,達至以古鑑今、以今通古的目的;
  6. 具有責任感與正面的價值觀,善於自我管理、與人協作,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尊重他人的價值取向;
  7. 建立對國家、民 族 的認同與歸屬 感,既能欣賞自己國家、民族的成 就,又能尊重不同國家、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


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