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藝術科課程特色:
本校中一至中六開辦視覺藝術科,本科旨在﹕培養創意及想像力、發展技能與過程、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認識藝術的情境及自主地探索藝術知識。
初中課程:
˙中一至中三級為基礎課程,目的提升學生對藝術的興趣,鞏固基礎。
高中課程:
中四至中六級為高中課程,為應考文憑試而設。
多元活動:
本科期望除了透過正規課程、跨學科活動及各類型參觀及比賽活動,建立學生信心與成功感,提升同學的品格,以達致全人教育的目的。
˙近年舉辦的活動﹕
-本校修讀視覺藝術科的九位中三及中四級同學於2017年11月4日至11月7日參加了西安古蹟及藝術學院交流團。在四天的行程中,首兩天參觀了漢陽陵丶華清池、大雁塔丶陜西歷史博物館及兵馬俑等國家級文物古蹟,期間同學專心聆聽導賞員的講解,驚嘆中國的古代文明和建築。今次難得的課堂體驗,讓同學們獲益良多。這次旅程大大豐富同學在中國歷史及中國藝術上的知識,亦擴闊了同學的視野。
-本校14位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同學,在2018年12月8至14日參加了河北文化藝術交流團。在七天的行程中,我們參觀了河北博物館、百年巧匠工作室、定瓷博物館、吳橋大世界、河北省藝術中心、通州大運河公園、正定古城、白洋淀文化苑等古蹟。透過是次交流旅程,我們體驗到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及卓越非凡的藝術造詣,同學眼界大開。
-視覺藝術科於中一級課程中加入’STEAM x中文’ 的跨學科協作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動手製作風箏,設計時須配合數學對稱、角度和物理知識,繪製風箏時則揉合中國文化的元素,最後更結合中文科課堂寫作活動。
-高中視藝同學參與「手冊封面設計」,藉明白全年主題金句的訊息,讓學生能參與製作手冊,亦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由藝術學會舉辦的「班際旗幟設計比賽」,目的是透過學生設計及製作屬於他們的班旗,發揮創意之餘,亦加強學生對學校及班內的歸屬感。每年比賽主題是學校全年主題金句,學生藉創作班旗認識福音。
-與歷史科合作於中二、中三級及中五`級推行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有專家及本校老師指導同學學習製作長衫、剪紙及紥作。
-於中一至中六課各級程內加入國畫課,藉評賞國畫大師的風格,以及教授國畫基本技巧,讓同學認識中國文化。
-視覺藝術科繼續與音樂科跨學科合作,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及共通能力。
-視覺藝術科將繼續與中文科進行跨學科合作中二級《世說新語》藏書票課題,推廣閱讀,提升學生閱讀交流風氣,加強閱讀的自主性。
-透過視藝科課程,如苦路十四站繪畫創作,手冊封面設計,班際旗幟設計比賽,沙畫班等,引導學生按聖經教導認識生命意義及價值。
-邀請沙畫大師馬穎章傳道任教沙畫班,藉沙畫引導學生認識福音。
-透過開辦國畫班,教授國畫基本技巧,從而認識中國文化,培養學生的個人修養和氣質。
-透過定期的藝術學會聚會,發掘學生的藝術潛能,培養學生籌辦藝術活動的能力。
-藉水彩班提升同學定繪畫水彩畫的能力。
-於學藝薈萃中展示高中修讀視覺藝術科同學的時裝設計作品。
學習成果
-本年度由級社及藝術學會協辦的「班際旗幟設計比賽」已順利完成,主題是透過學生設計及製作屬於他們的班旗,發揮創意之餘,亦加強學生對學校及班內的歸屬感。
-本校2位同學於北區學聲(2022)封面設計比賽勇奪亞軍及季軍。
-高中視藝同學參與「手冊封面設計」,藉明白全年主題金句的訊息,讓學生能參與製作手冊,亦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中四、五修讀視藝科同學參與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2021全港中學生時裝設計比賽
-與歷史科合作於中二及中三級級推行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有專家及本校老師指導同學學習製作剪紙及紥作。
-與歷史科合作於中五級推行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有專家及本校老師指導同學學習製作長衫。
-「《基本法》與我」香港中小學生海報設計比賽2021-2022季軍及優異獎。
-本年暑假將與INNO Fashion Center合作舉辦時裝工作坊,此工作坊以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的課程作為藍本,是透過學習設計及縫製技巧,為同學建立創意及創造力,讓同學們從多方面認識”時裝業”。學生完成作品後,將於校內舉辦時裝表演。
-本年成功開辦國畫班,邀請國畫導師教授學生國畫基本技巧,從而認識中國文化,培養學生的個人修養和氣質,並將於校內及聯校展覽展示同學的佳作。
-藝術學會與機關王合作,為比賽同學的STEM作品裝飾。此次比賽作品主題為「清明上河圖」,參與同學不但能夠發揮藝術潛能,亦能透過「清明上河圖」加深同學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本校與三間中學於本年八月合辦「視覺藝術聯校展覽」,目的是透過過展示學生的視覺藝術作品,表揚他們在視覺藝術上的成就,並為學生及教師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